踝关节骨折石膏如何固定

踝关节骨折后,石膏固定是常见的治疗方法,目的是稳定骨折部位,促进愈合。石膏固定的方式包括短腿石膏、长腿石膏和行走石膏,具体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。固定期间需注意护理,防止并发症。
1、短腿石膏
短腿石膏适用于踝关节轻微骨折或不涉及胫骨、腓骨的骨折。石膏从脚趾包裹至膝盖下方,固定踝关节且不影响膝盖活动。短腿石膏较轻便,方便患者日常活动,但固定强度相对较低,需避免过度负重。
2、长腿石膏
长腿石膏适用于严重骨折或涉及胫骨、腓骨的骨折。石膏从脚趾包裹至大腿中部,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,提供更强的稳定性。长腿石膏限制了膝关节活动,患者行动不便,但能更好地保护骨折部位,适用于需要长期固定的患者。
3、行走石膏
行走石膏结合了固定和活动功能,适用于骨折稳定且需要早期活动的患者。石膏从脚趾包裹至小腿中部,底部配有行走垫,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负重行走。行走石膏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,但需严格遵循医嘱,避免过度负重。
4、石膏固定期间的护理
石膏固定期间需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,避免石膏过紧或过松。保持石膏干燥,避免接触水或潮湿环境。定期复查,确保骨折愈合进展顺利。如出现疼痛加剧、肿胀或皮肤异常,需及时就医。
5、康复训练
石膏拆除后,需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踝关节功能。初期可通过被动活动、热敷等方式缓解僵硬,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和力量训练。康复训练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,建议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。
踝关节骨折石膏固定的方式因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,选择适合的固定方式并配合科学护理和康复训练,有助于加快恢复。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情况,定期复查,确保骨折顺利愈合。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,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