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空洞是怎么回事

肺空洞是一种由肺部组织坏死并液化后形成的病理性腔隙,一般与感染、肿瘤或外伤等因素有关,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,严重时需及时治疗。肺空洞并不是单一疾病,而是多种病理变化的表现,常见原因可分为感染性、肿瘤性及其他特殊病理等几类。
感染性因素是造成肺空洞的首要原因,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肺组织坏死并排除液化物后形成空洞。而肺脓肿则由细菌感染导致,患者通常有发热、咳脓痰等症状。如果感染由真菌如曲霉菌引起,空洞内可能会形成菌团。肿瘤性因素同样重要,特别是在中央型肺癌中,肿瘤中心坏死后可形成空洞。肺泡蛋白沉积症、外伤引发肺组织损伤或者真空区病变也可能导致空洞形成。环境因素如长期吸烟、空气污染等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治疗依据病因而定。感染性病变如结核性空洞,可选服用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联合治疗;肺脓肿可能需使用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,如效果不佳需外科引流。对于肿瘤性空洞,需视癌症类型采取手术切除、化疗或放疗。真菌感染导致的空洞可以使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,必要时行外科干预。一些罕见病变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需根据具体诊断调整免疫抑制治疗。
日常生活中,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,防治结核、真菌等感染是预防的关键。如果发现咳嗽久治不愈、胸痛、痰中带血等症状,应尽早就医。影像学检查和血液学分析是确诊的重要手段,需结合病史分析后与医生讨论最佳治疗方案。